这两个词都被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前者是在回顾2021年工作时提到,后者是在制定2022年主要目标任务时强调。
奥运车辆经过上一个服务区时,太子城收费站就能监测到车辆信息。他们主要从事兴奋剂检测陪同工作,简单地说,就是负责赛后把运动员引导到兴奋剂检测站接受检测。
我们要求在三天内熟悉和掌握建筑物内所有建筑结构,做到蒙着眼都不能走错房间。李亚洲说,从滑雪技术上来讲,现在云顶队所有队员都通过了测试,保证4分钟内背负急救背包到达运动员身边,确保赛时保障工作万无一失。智慧元素是太子城和平驿站一大亮点。进入云顶队之前,李亚洲是一位有着8年雪龄的滑雪爱好者,参加训练后,他逐渐意识到,真正的救援需要专业的滑行技巧。这是第一次正式考试。
不用进入服务区,在智慧亭即可享受免费无线网络、手机充电、信息查询等服务。当然,辛苦的演练换来了不错的成绩,那次消防演练得到可应急管理部消防局的肯定。这既是省委、省政府交给衡水的任务,也是衡水实现跨越赶超、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记者:您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改革是推动衡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和根本出路。两基地,就是京南现代物流基地、京津冀绿色农产品基地。您为什么对改革这么重视,今后还将在哪些方面出大招、实招和硬招?吴晓华:衡水过去发展最重要的经验是改革,未来发展最大的优势还是改革。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您对衡水发展的定位和愿景有哪些思考?吴晓华:省第十次党代会后,我们立足衡水资源禀赋、地域特征、产业特色、人文特性,围绕在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进行了深入研究谋划,明确了三城两基地的功能定位。
东峰书记要求衡水在这两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为全省打出样板。群众感觉哪里最不方便,我们就重点改哪里。
下一步,我们要全面梳理17条重点产业链,每条产业链形成三张清单,也就是一张链主或重点企业清单、一张重点发展项目清单、一张产业链精准招商清单。比如,着眼解决项目落地难、落地慢、成本高等问题,我们在开发区全面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发挥大儒之乡的优势,打好生态、研学、冀文化三张牌,重点建设好园博园、闾里古镇、冀州古城遗址、樱花岛四个区,把衡水湖打造成有影响力的京津冀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改革最终要为发展服务、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
打造以衡水湖为核心,以滏阳河为主脉河湖相通的一湖九河大水系格局,再现衡水因水而兴的盛景。再比如,着眼破解金融服务三农的难题,我们大力推广党建+信用+金融和地押云贷等改革。从2020年开始,我们实施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两个三年行动计划,截至去年底,浅层地下水位、深层地下水位回升幅度均居全省第一。目前,我市有13个省级开发区、高新区。
不断强化项目不可替代意识,掀起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新高潮。三城,就是京津冀科技创新支点城市、全国特色产业名城、生态宜居美丽湖城。
(河北日报记者 李恕佳 王立志 马路)。衡水经济的支柱是民营企业。
我们将大力推进产业振兴强市、结构调整富民,打造诗意栖居的幸福之城,加快建设产业兴旺的富强新衡水、创新创业的活力新衡水、崇德向善的文明新衡水、精致精细的善治新衡水、城乡隽秀的魅力新衡水、安定安宁的平安新衡水。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衡水市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我们起草了《衡水市深化省级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这个方案即将获批。重点实施育龙工程,集中资源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超50亿的企业。日前,在景县经济开发区衡德工业园的卓凡液压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在进行高压胶管钢丝合股作业。近年来,我们的3+2市域主导产业体系、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开展谋跑争促活动,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固然重要,但我最看重的还是争取改革试点。
比如,着眼解决一些企业开办中存在的准入不准营的问题,在13个行业试点开展证照同办改革,实行企业登记、准营许可一表申请,实现准入准营一体化。目前,已有212个项目按照这一模式推进,140个项目开工建设。
大力推动中化来衡和果蔬进京,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高品质农产品生产销售。结构调整主要指的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东峰书记三次到衡水湖视察,正谱省长第一次到衡水调研检查就去了衡水湖,省委、省政府还专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和加强衡水湖保护与发展的意见》。产业振兴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衡水湖的态度,我们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衡水湖,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衡水湖。同时,坚持节、引、调、补、蓄、管六项措施集中发力,加大引调水力度,在成功创建全国节水型城市的基础上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全覆盖,这样,完成减用水的目标也有了保障。我们要加快开发区二次创业,努力提升开发区能级。同时,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通过稳住大的、支持快的、培育新的、帮助弱的、淘汰落后的五措并举,让衡水的企业大起来、多起来、强起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衡水湖生态保护,举全市之力保护好衡水湖这个最大的生态本底。
河北日报通讯员陈康摄记者:说到衡水,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衡水湖,近年来衡水湖的名气越来越大。我们把培养新生代企业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造就一批适应衡水产业转型发展需要的接班人。
每年安排省市重点开工、续建、前期、谋划、技改项目各100个以上,产业类项目占比达到70%以上,这就是我们正在推进的五个一百工程。我们相信,按照这个目标和定位抓下去,衡水一定能够成为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宏伟蓝图中具有独特魅力的板块。
企业最不满意的地方在哪里,我们就重点改哪里。优化创新生态,吸引京津及发达地区的创新资源,把衡水建设成北方最具吸引力的科技成果试验转化基地。衡水是全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重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又是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重中之重。我们坚持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市本级47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办。
比如,着眼解决群众反映的商品房办证难办证慢问题,我们全面推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改革,购房者拿到新房钥匙的同时,就能同时领到产权证。同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提升计划和产学研精准对接工程,规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力争达到60%以上。
请问,衡水在保护和发展衡水湖方面,还有哪些工作要做?吴晓华:我们的城市定位中有一条,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湖城,这里的湖指的就是衡水湖。今年1月1日,《衡水湖保护和治理条例》开始实施。
今年我们用更大的力度推进,确保完成压采地下水1.28亿立方米任务,实现采补基本平衡目标。桃城区孔颖达文化公园,是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